共产国际

他是共产国际的主席,斯大林的政治盟友,为何也被枪决?

1936年8月25日凌晨,莫斯科布提尔卡监狱的地下室里,52岁的格里哥里·季诺维也夫被按在水泥地上。他最后一句完整的话不是口号,也不是忏悔,而是带着哭腔的哀求:“告诉斯大林,我愿意做任何事,只求再给我一次机会。”枪声随后响起,子弹从后脑勺进入,前额穿出,像把一

政治 斯大林 共产国际 季诺维也夫 加米涅夫 2025-11-18 00:55  2

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电讯联系(李永昌)

据黄平回忆,他从莫斯科回国,共产国际交通处主任阿伯拉莫夫告诉他说,他们想建立一个上海和莫斯科之间的地下电台,报务员已经训练好了。他问黄平是否可以把密码带回去?只是这种密码不能交给任何人,如果别人接替他的工作,他必须重新编个密码。在黄平同意带回这个密码之后,阿波

中共中央 共产国际 电讯 李永昌 共产国际电讯 2025-11-13 16:31  2

风起云涌:1919年3月共产国际成立,全球左翼运动的转折点

1919年3月,世界历史的舞台上迎来了一场深远的变革——共产国际(全称:第三国际,简称:苏共国际)正式成立。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正式起航,也为20世纪的政治格局、社会变革带来了深远影响。本文将带你穿越那段激荡的岁月,探寻共产国际成立的背景、过程

工人阶级 俄国 共产国际 列宁 无产阶级专政 2025-10-23 06:32  3

史沫特莱与鲁迅的海外传播(熊辉)

艾格尼丝·史沫特莱(Agnes Smedley,1892—1950)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奥斯古德镇的一个工人家庭,家境贫寒,自幼开始勤工俭学,先后当过杂役、厂矿工人和书报推销员。因同情印度民族主义运动,她前往新德里,1918 年参加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而被捕入

传播 鲁迅 史沫特莱 共产国际 熊辉 2025-09-29 02:31  4

从前苏联的崩塌解体看中国应该如何应对美国的思想殖民

长期以来,国内互联网上流行这样一种说法,前苏联之所以解体,是因为美西方文化的渗透。许多人认为,冷战期间,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利用广播、电影、书籍等文化载体,有目的地向苏联知识界和民众灌输西方的政治制度、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:美国之音、自由欧洲电台等广播机构,全天

美国 苏联 共产国际 计划经济 美国共产党 2025-09-20 11:20  7

苏联\共产国际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军事援助研究(袁媛 陈荣达)

在中国现代史上,苏联、共产国际对中国的影响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所无法类比的。早在1929年下半年,中国革命就出现了大革命失败以来未曾有过的高涨形势,受此形势鼓舞,共产国际认为中国革命条件已经成熟,于是要求中共在城市建立统一的苏维埃政权。1931年以苏俄为模式中华

苏联 共产国际 袁媛 军事援助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2025-09-18 12:19  7

这支队伍如何推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?

20世纪30年代中期,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法西斯行为,共产国际提出支持中国工农红军抗击日本侵略者。中国共产党为推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建立,提出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,制定宁夏战役计划,派红四方面军一部西渡黄河接受共产国际援助。渡河红军(后改称西路军)宣

马步青 统一战线 共产国际 西路军 马鸿逵 2025-09-13 09:24  5

《八一宣言》发表的台前幕后(宋凤英)

在中共党史上,《八一宣言》是一个重要文献。但是令人奇怪的是,这一文献并不是在国内发表,而是在莫斯科发表的。这是怎么一回事呢?“华北事变”与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1931年9月18日,日本侵略者开始侵略中国的东北,发生了所谓的“满洲事变”。日本在东北扶植了所谓的“满

王明 台前幕后 共产国际 宋凤英 八一宣言 2025-09-09 12:11  7

周恩来与中共党史宣传(张谨)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“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。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,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。”中共党史是中国革命历史的核心部分,它承载的是初心与使命,承载的是光荣与梦想,承载的是苦难与艰辛,应成为我们学习和宣传的重点内容。周恩来作为中国共产党诞生、成长、壮大光辉历

周恩来 党史 张谨 共产国际 中共党史 2025-09-09 10:27  8

毛泽东首篇在国外发表的文章

调查研究是人们认识社会、改造社会的一种科学方法,是谋划工作、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。毛泽东极为重视调研工作,亲身参与并撰写了大量相关著作。早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期间,毛泽东就有5次游学考察。大革命时期,他撰写了2万多字的《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》,高度评价了农民在中国

毛泽东 共产国际 湖南农民运动 白果乡 布哈林 2025-09-08 17:31  5

苏俄与孙中山对植入党军体制的认知分析(李 翔)

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,极度重视军事工作的孙中山,反而经常受到各类军事将领的反噬。如何建设与控驭军队,成为孙不得不慎重思考的重大问题。因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动,布尔什维克决定积极在中国等东方国家寻找伙伴和盟友。共同的利益关系,拉近了苏俄与国民党之间的距离。1920年代

孙中山 共产国际 苏俄 党军 党军体制 2025-09-07 07:06  6